.
.
.
您当前的位置:  首页 > 理论研究 > 法治论坛   > 正文
以“陈杨周”案为镜鉴,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
投稿: ysrd  日期: 2017年09月06日  【字体:

  “既想当大官、又想发大财”“开夫妻店、搞家族式腐败”“最年轻落马省部级官员”……去年以来,安徽连续发生陈树隆、杨振超、周春雨三名副省长腐败案,影响极其恶劣,严重污染和破坏了安徽政治生态,教训极为深刻,为此,直面问题、对照检查、毫不护短……一场以“陈树隆、杨振超、周春雨”案为反面教材,在全省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以“讲政治、重规矩、作表率”为主题的净化政治生态为根本目标,通过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专题警示教育活动在安徽拉开序幕。

  从“陈杨周”案专题警示教育片中不难看出,“陈杨周”都是“台上说一套、台下做一套,人前是人、人后是鬼”的腐败分子,观后从心灵深处受到了一次思想洗礼。看着“陈杨周”案中的这些人,哪一个过去不是热血方刚、踌躇满志的同志,而今天却沦为阶下囚,这就是因为他们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,没有时刻强化党性修养,没有时刻坚定理想信念,没有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,导致理想信念动摇,丧失党性原则,宗旨观念淡薄,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资本,拜金主义、享乐主义占据头脑,价值观发生偏离,最终堕落成为犯罪分子和人民的罪人。

  应当说,此次以“陈杨周”案为反面教材,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“讲、重、作”专题警示教育,犹如初春的一场及时雨,让我们从“陈杨周”案件和身边的典型腐败案例中感受心灵的震撼的同时,认真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,在勤政廉政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踏实,更加稳健。

  究其“陈杨周”腐败案件的根源,一是偏离了正确的政治立场。在社会转型时期,“陈杨周”放松了党性修养和锻炼,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,偏离了正确的政治立场,丧失了政治定力,不能持续警惕、持续冷静、持续操守,更没有慎独慎微,他们不甘清贫,崇尚拜金,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。二是把权力当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。“权力是一把双刃剑”,如果能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利,就能为人民办实事、办好事、谋福祉,反之,就会成为以权谋私的魔杖,而“陈杨周”为了追求不义之财,把手中的公权长期当作谋取私利的“工具箱”,大肆敛财,最终把自己送进了监狱的大门。三是法制观念淡薄。从“陈杨周”案件中也不难发现,他们自恃特殊、以言代法、以权压法,甚至徇私枉法,把自己置于法律之上或法律之外,再好的法律和制度在他们面前也只是一纸空文,最终葬送身家性命。

  “陈杨周”案的教训是深刻的,我们必须以此为镜鉴,受警醒、明底线、知敬畏,强化政治定力,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,锻造优良作风。

  首先要把“德”作为度量衡。把品行和操守摆在重要位置,自觉强化职业操守和道德修养,以德立身、以德立规、以德立行,稳得住心神、把得住操守、守得住清廉;其次是自觉充实自我。在今后的学习、工作和生活中,要有正确的人生追求、健康心态和精神寄托,时刻把自我置身于监督之中,“莫伸手,伸手必被捉”;再次要做到知足常乐。要善于“倒骑毛驴看人生”,想想“人家骑马我骑驴,细细思量我不如,回头看见推车汉,比上不足下有余”,时时持续平衡自己的心态,在名誉、职位、报酬、个人利益等方面真正做到知足常乐。

  “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”“小洞不补,大洞吃苦”,总之,我们将以“陈、杨、周”案件时刻警示自己,进一步筑牢廉洁从政思想防线,谨小慎微,拒腐防变,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,永远立于不败之地,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。

 

文链:http://weibo.com/ttarticle/p/show?id=2309404148214952543495

 

返回顶部】 【打印本稿】 【关闭本页
.